傳統的遊學幾乎被中斷,非常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青少年越來越缺乏社會體驗,學生的天地變的狹窄,課業負擔重,社會體驗的機會貧乏。

遊學是社會體驗的重要途徑

"遊學"指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到另一個全新的環境裡進行學習和遊玩,既不是單純的旅遊也不是純粹的學,在學習之中放鬆,在遊玩當中學習。遊學的本質是文化的融合,遊學是協助學員開闊視野,培養國際觀的一種絕佳方式。

在日本家庭住了將近一個月,周圍沒有一個中國人,這戶日本家庭有3個孩子姐姐和兩個弟弟。在中學時與日本人生活在一起,能夠真正了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日本人的情感。這種出國留學體驗受益良多,打下了扎實的日語功底,儘管大學學的並不是日語,但是工作後仍然被單位看中外派到日本,現在已經在日本工作近3年。

寒假、暑假幾個家庭結伴外出旅行,這種結伴的遊學方式,讓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體會到世界如此之大,文化如此豐厚。

遊學不能陷入貴族化誤區

歐美許多名牌大學,都能碰到大批中國青少年。當法國巴黎的“老佛爺”擠滿了中國孩子,買各種各樣的名牌時,萌生出一絲憂慮:有些旅行不適合未成年孩子,遊學體驗一定要和一般的旅行有所不同。

青少年不適合住高級賓館、到處購物、購買奢侈品的旅遊,他們有更多成長和開闊眼界的需要,青少年海外遊學,不應該走貴族化路線,組織者或者家長應該為他們設計特定的路線,包含更多文化的、歷史的、人文的內容。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不光是青少年的海外遊學缺少這些內容,打工遊學也沒有這方面的安排。在這座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組織者居然沒有安排參觀。

推出的遊學項目,一定要滿足青少年的精神成長需要,甚至可以搞一些世界文化名人之旅,尋訪歷史人物,讓閱讀和遊歷、尋訪結合起來。

對於目前大量青少年到國外遊學,甚至有些孩子第一次出遠門就去英國、去美國,家長讓孩子從小就有國際視野的同時,更重要的不要讓遊學變成了遊!

遊學當地化

住進當地人的家裡了解當地文化和體驗生活這是青少年打工遊學必要的環節。

在國外打工遊學已經制度化,日本規定,小學生每年要出去遠足一天,初中生每年要出去3夜4天,而且打亂原來的編班,到遠離學校的地方去。而高中學生就要到外國去一兩個星期。在日本人中,幾乎所有人都有遊學的經歷,他們稱為“修學旅行”。遊學是幾代日本人難忘的經歷,已經被全社會認可。

近兩年日韓倆國正在大規模推行職業體驗活動,並列入課程,主要是讓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到社會上各種企業、服務機構去工作四五天時間,學生可以去工廠、麵包房、消防隊、醫院等各種地方。

“這是體現國家教育方針的課程。因為學生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大部分都是間接經驗。其實,青少年特別需要體驗經驗,沒有足夠的直接經驗,對世界的理解是表面的。學校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益處,也帶來局限,使青少年生活單調,被束縛,因此,假期的打工遊學就是讓學生過一種不同於學校的生活,回歸生活本質。為人生旅途上增添一筆無形的財富,增長您的閱歷和見識、培養您全球化角度的思維習慣;也為你以後出國留學做好準備,留給您一份終生難忘的記憶,充分感受人與自然和睦共處的無盡樂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遊學 打工遊學 打工留學
    全站熱搜

    loveto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